4月4日7时45分,苏州东吴医院,头上缠上了厚厚的纱布,只露出一只右眼以及右侧的鼻孔和嘴唇的“狮面”小伙儿杨会民,被推向手术室。这是一个预计全程长达20个小时的手术,为的是圆小杨回归正常生活的梦……
8时45分,气管切开插管就绪,全身麻醉成功,液体通路建立完成,术前各项工作基本完毕,医生开始为杨会民摆体位、消毒、铺巾、划线,此时他的病变部位也完全显露出来。
病人整个面部4/5的组织被紫褐色不规则的包块所覆盖,包块向面部左外侧和颌下凸出约8厘米,左眼球向外挤出约2厘米,并被凸出的包块遮挡;从鼻根部隆起的包块沿鼻翼下坠约3厘米,左侧嘴唇、鼻腔都被堵塞,头顶正中的包块向上隆起形成圆锥形畸形,比正常的头要大出一半以上,整个面部像狮子的脸。
9时36分,手术主刀医生、神经外科主任李安民在患者颅顶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的交界处切下了第一刀,酝酿1个多月的一期手术正式开始。
头皮的血供是全身皮肤最丰富的“地带”之一,术中很容易出血。10年前杨会民曾在当地医院接受过一次类似的手术,但开始不久后就因大出血而被迫中止,为此还不得不输了2000毫升血。
按照术前的判断,出血量过大以及术后感染和伤口愈合是最为担心的问题,因此医生非常谨慎,每切开一段皮肤,头皮止血夹等止血措施就很快跟上,仅头皮切开就用了20分钟。
9时56分,医生们开始剥离、剔除增生的皮下组织,剥离的异常皮下组织有的甚至有半个巴掌大。
杨会民的病经专家反复会诊,被确认是广泛的颅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伴头面部皮下胶原组织增生。通常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不太多见于颅骨,即便是发生在颅骨,一般也只是出现骨本身的结构异常,只需把增生的骨质铲掉就可以了。但杨会民却在有广泛颅骨骨结构异常增殖的同时,还伴有颅面部大量的皮下结缔组织增生,而且增殖的颅骨表面凸凹不平,还有些增生的皮下组织与之纠结在一起,非常坚硬,给手术切除带来不少麻烦。
11时20分,增生的皮下组织基本清除完毕,异常增殖的颅骨完整地暴露出来,这是手术的下一个“主攻”对象。很快,骨锯、骨凿、骨钻、骨刀等“十八般兵器”开始上阵,一点一点地铲除增生的骨质。这既是个“力气活儿”,也是个“精细活儿”,因为颅骨质地坚硬,而且除了止血的考虑,还要小心不能伤及颅内的脑组织,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只能用小的骨钻一点一点地慢慢磨。
手术中,这样的精细工作贯穿始终。当神经外科医生把颅骨部位的异常增殖部分处理完毕后,颌面外科医生接过接力棒,开始对杨会民面部进行修复。其手术步骤基本差不多,也是先切除那些赘生物(异常增生的皮下组织),再铲平增殖的骨质,只是还包括将突出的左眼回纳,整复畸形的鼻和口唇等。
这一手术完成后,杨会民的头形会接近正常,面部赘生物也将得到有效清理,但治疗并未结束。此次一期手术为他解决“改头”问题后,待其伤口愈合后还将进行二期手术,以重点解决杨会民面部皮肤颜色不一致的问题。届时医生将对面部分区整容,以使其面部皮肤的颜色基本恢复正常,实现真正的“换面”。这意味着,杨会民整个“改头换面”的手术治疗过程可能会持续几个月。
16时30分,经过神经外科医生5个多小时的奋战,颅顶部增生组织基本处理完毕,一旁的颌面外科医生已经跃跃欲试了……
截至21时记者发稿时,这台手术还在进行中。
新闻链接河南患者杨会民8岁时,左眼上方长出一个绿豆大的小疙瘩,后越长越大,逐渐累及头顶及整个左侧面部,成为“狮面人”。今年2月,杨会民辗转来到苏州东吴医院住院治疗,专家会诊认为其病例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内外文献尚未见类似报道。
转载自:健康报 罗刚 张献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