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的余女士,被送到医院时,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到低点,体温计已无法测出体温,最终,昏迷后就再也没醒来。医生说,像这种热衰竭致死的情况一般较少发生。但是,随着近日气温急剧上升,因热致病的患者数急剧上升,医院急诊室里的输液病人更是每天爆满。据了解,夏季急诊患者中主要有三种:中暑、中风、空调病等。尤其是中暑患者,有时一天仅救护车就送了3个。其中余女士因中暑引起热衰竭最后导致了死亡。
专家说,如今随着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对热的耐受能力正在减退,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容易中暑,有些人甚至不晒太阳也会中暑。以往中暑的高危人群——烈日下的户外工作者,如今对中暑都能做到小心提防。反而是一些并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的人,一方面因为呆在室内吹空调,耐热能力下降;一方面防护不够,没有想到自己可能中暑,中暑危险系数反而上升。其中三大类人特别易中暑——老人、上班族和学生。
老人体温调控能力较差,加上空调的催化,更加不能耐热;同时,老人多伴有基础病,一旦中暑更容易危及生命。而上班族多半是在家吹空调、单位有冷气,如此“娇生惯养”,即使出门数十分钟,这些人也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已放假的学生们,有相当一部分会到网吧上网,如果网吧没有降温通风设施,加上网吧内人群聚集,很容易导致中暑发生。
目前,进入盛夏高温季节,极易发生中暑等高温病,如何正确使用空调、学会避暑十分重要。空调并非不能用,但要会用,有些老人因为怕空调病而坚决拒绝用空调也不适当。医生的“处方”是:一般来说,温度不算太高的时候,不提倡老人用空调,可以用电风扇解决;如果温度非常高,室内温度也降不下来,可以考虑使用空调,但室内外的温差不能超过5摄氏度;在空调房内要注意多喝水,防止脱水;使用空调时间不宜长,一般2至3个小时考虑关一下,通通气;无论是否使用空调,室内都要注意经常通风;尽量避免在高温时外出,平时外出也要穿上宽松、透气的衣服,戴上帽子或撑太阳伞来避免日晒。
长时间身体暴露在热环境中的人,要当心热衰竭。热衰竭是体内水分过分流失、脱水或代谢物过分堆积在体内所致。据医师介绍,一般热衰竭的主要症状是无力倦怠、口渴、头晕、恶心、焦躁不安、头痛等,因热衰竭而致死的病例一般不多。大多数病人神智不清,体温上升或正常,大量流汗而且血压偏低。一旦发现有热衰竭症状,要立即将患者移到凉爽的环境,同时给予稀释的盐水饮用,若有呕吐而无法进食,则最好送医院用静脉补充的方式,只要缺乏水分及电解质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预后通常较好。当然,预防热衰竭的办法最好是避免过久暴露在酷热的环境中,同时补充足量的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