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天气里长时间活动,会发生中暑,症状为头昏、眼花、大量出汗,甚至昏倒、抽搐,严重的可以导致死亡。人体能维持体温在37℃左右,是由于体内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运动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皮肤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径及时散失,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达到平衡。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通过皮肤的传导和辐射散热就不可能进行,甚至反而向皮肤加热,这时人体只能通过出汗,以汗液蒸发的形式来散热。如果空气湿度又过高,汗液蒸发困难,则人体散热受阻,加之在高温下活动,产生热量大增,从而造成热量在体内的积聚,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发生中暑。
预防中暑,首先要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可能的话,应当在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到阴凉处休息;必须在烈日下活动时,要戴宽边草帽或用其它方式遮挡阳光。同时保证饮水和饮食的及时补充。
注意中暑先兆症状。在高温下活动一段时间后,产生轻度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无力、口渴及大量出汗等症状时,要及时离开高温环境,最好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出汗多的病人应及时将身上的汗水擦干,并松解衣服。同时可以服十滴水或解暑片等药物,还要多饮些水(最好是淡盐水)。经短暂休息,症状即可消退。
轻度中暑的处理。产生中居先兆的各种症状后,如不能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得不到休息,则体温会升高,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热射病现象;或发展成为早期循环衰竭。如面色苍白、大量出汗、皮肤冷湿、脉搏细快等。有这些症状的人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休息处理,在4小时以内可以基本恢复正常。
对轻度中暑,还可采用民间的刮癌疗法,即以瓷、质条匙等物蘸麻油于背部各肋间适当用力刮之,背两侧可对称刮之,刮后休息,饮食直清淡流质。
重症中暑的处理。对中暑后昏倒或发生肌肉痉挛的病人。要马上抬到阴凉处,解开衣服,静卧,休息,并用冷水敷头部。使头部皮肤温度迅速降下来。要及时使用行军散、人丹、清凉油、十滴水、解暑片等解暑药。对昏迷的病人,可用手指重压(掐)人中穴,或以消毒过的缝衣针针刺十指尖,还可以将蒜头研烂,和水调匀灌入,等神志清醒后,视情给药。有心跳骤停、呼吸停止者,要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和人工呼吸术,尽快把病人抢救过来。
中药解暑。可采集荷叶、青蒿(又名黄花蒿、蒿子、臭蒿、细叶蒿、草蒿子,属菊科文属植物)。
草木镇(又名铁扫把、省头草、辟开尊、野曾请,属豆科草木挥属植物)等,将其全革(不连根)洗净,用开水泡服或煎服,可解暑。
如遇中暑头晕、胸闷、呕吐,可以用下列各方:
1.鲜青蒿30克绞计,温开水冲服。
2.鲜青蒿15克,鲜草木挥15克,煎汁服。
3.鲜青蒿15克,鲜荷叶30克,六一散15克,煎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