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

编辑:苏州东吴医院发布时间:2008年05月23日
概况内容: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指示,科技部组织专家编写了《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公共卫生部分)》,重点针对地震后可能发生的急性、突发性疾病,提出了预防控制技术,现印发供参考。
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疾病有: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等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指示,科技部组织专家编写了《抗震救灾减灾实用技术(公共卫生部分)》,重点针对地震后可能发生的急性、突发性疾病,提出了预防控制技术,现印发供参考。
地震后可能引发的疾病有:1、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等;2、人畜共患疾病及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脑等;3、皮肤破损易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等;4、食源性疾病,如葡萄球菌及肠毒素中毒等;5、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6、其他疾病,如鼠咬热等。地震之后要注意做好地震的疾病预防工作,特别是上述疾病预防与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力争震后无大疫,以保护好震区民众健康。为了把灾害减到最小限度,要做到以下几点:“灭蝇灭鼠抗感染,净手洁水防虫咬,皮肤破损涂碘伏,头痛发热早问医”。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难免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大灾后预防肠道疾病最要紧
下一篇:震后防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