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始终是危害健康的重要问题,食物中毒一般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动物性、植物性及化学性5种。震后电力供应缺乏等直接影响到蔬菜、肉食品和粮食等食物原料、辅料以及食物的存放,可能影响到食物原料及食品的品质,导致产生生物性、化学性等有毒有害物质,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震后可能发生的是细菌性、真菌性的食物中毒,例如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中毒、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中毒、变质甘蔗中毒、霉变谷物及其呕吐毒素中毒,以及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梁米和马铃薯粉等)制品中含有的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中毒等。
【诊断】
1. 食物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流行病学暴露或进食史;潜伏期和中毒的临床表现;对中毒食品与中毒食品有关的物品,或病人标本性的检验;必要时,可进行动物实验以获取急性毒性数据。
2.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具有①发病与进食有一定关系,同餐进食同种食物者发病。②发病突然,常于进餐后不久就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一般先呕吐后腹泻。③大多数是水样便,除嗜盐菌食物中毒外,一般很少有脓血和里急后重症状等特征。
【治疗】
1. 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包括催吐、洗胃、清肠;对症治疗及特殊治疗。
2. 采取可疑食物及病人标本送检。
3.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规定,及时报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注意:食物中毒病人的诊断由食品卫生医师(含食品卫生医师)诊断确定。
【预防与控制】
1. 卫生普及教育。使民众了解食品可能腐败变质原因和表现性状,采用手摸、闻气味、口尝等基本方式进行初步判断。
2. 做好食品保存和加工:采取各种加工处理措施,包括蒸煮、干烤加工等方式确保食品安全。
3. 讲究卫生,搞好餐、厨具消毒,采用蒸煮、洗后干燥等方式,保持厨、餐具清洁卫生。
4. 在没有充分加热条件时,尽量进食成品,不进食外观异常(发霉、液化、气味恶化或性状不良)的食品。
5. 食用半成品和成品食物时,要注意保存条件、保藏期和包装。超过保藏期的、包装有破损的,尽量不食用,不得不食用时,要加热后仔细查看以保证安全。
6. 控制中毒及可疑中毒食物:保护现场;告知病人及其家属,尽量保留中毒或可疑食品(物)、容器,以利检验,诊断和救治参考;对于已经发出或售出的可疑食品,应当予以通报追回;追回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7.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规定报告。
8. 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