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诊断: 诊断性胃镜检查除了通过内镜直接观察上消化道粘膜的形态学改变,还可根据情况做一些特殊检查。
活组织检查 如发现粘膜颜色及质地改变或有糜烂、溃疡及肿瘤等病变表现,均应做活检。一般在全部检查完毕及摄影后再做活检。胃溃疡病变应在溃疡侧边缘至少取4~6块组织,以免漏掉胃癌。取活检时应适当调节充气量及镜角、视野,有效钳取病变。将组织取出后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内,并应在病理申请上注明活检部位及肉眼所见。
细胞学检查 对于诊断恶生肿瘤有重要意义。共有三种方法:a将取下的活组织块在玻片上涂抹;b用少量盐水冲洗活检钳,然后沉淀收集细胞;c用细胞刷在溃疡或病变处刷拭,然后将细胞刷退到胃镜内连同胃镜一并拔出做涂片。
细菌学检查 检查Hp. 可通过活检,将组织块加入快速尿素酶试剂,观察组织块颜色的变化;也可将病理切片用Warthin—Starry染色或改良Giemsa染色,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或将活检组织作匀浆,以微需氧条件作培养。
粘膜染色 可用来诊断或鉴别某些病变。目前常采用的有靛胭脂、美蓝、刚果红和碘溶液。多在检查中进行喷洒染色。
摄影与录像 遇有病变或可疑病变应首先摄影,然后再取活检。拍片应有远、近不同距离及不同角度的图像,以便分析病变部位表现的特点。此外,较好有病变的动态记录,录像即可满足这一要求。
2. 通过内镜对胃肠生理功能进行检测
胃粘膜血流测定 胃粘膜血流量(GMBF)直接反映胃粘膜微循环灌注的状态。与病变发生的机理有密切关系。测定方法有中性红清除法、氢气清除法、计算机分光光度法及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更灵敏、有效,可通过胃镜直视下无创地测定胃内不同部位的GMBF,也易于重复测定。
胃粘膜电位差(PD)测定 胃粘膜电位差是指胃粘膜表面与浆膜之间的电位差值,可反映粘膜结构的完整性。目前内镜下测定PD的方法主要有:琼脂盐桥电极直接测定法、Ag—AgCl电极直接测定法和液体介导的间接测定法。前两种方法可在内镜直视下测定胃内任一部位的PD,但影响因素较多。后一种方法只能检测整个胃的粘膜PD,不能测定某一区域PD。
食管压力测定 利用半导体直接转换器,可在内镜直视下测;定食管腔内压力。如测量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括约肌(LES)的压力。
胃粘膜表面的pH测定 应用玻璃电极可在内镜直视下测量粘膜表面的pH值,并可以此估价泌酸功能。如正常情况下pH<3.0提示为胃底腺区,pH>6.0提示为幽门腺区。
胃肌电图 通过活检孔道将电极放于胃粘膜表面,可在内镜直视下测定胃内任何部位的肌电图。如可用此方法来评价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患者动力及术后的状态。
3. 内镜治疗
电凝电切技艺 高频电流(500~2500kHz)可以产生高温,使细胞水分气化,蛋白分解,起到切开、凝固效用。可根据凝固或切开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波形(如切开波、凝固波和混合波)。
微波治疗 医用微波频率为2450MHz,是通过急速变化的电场,使组织中所含极性分子急速旋转、生热。可用于组织的凝固及止血。如息肉的凝固、早期胃癌的去除、狭窄的解除、溃疡出血的止血等。
激光治疗 激光能被组织吸收产生高热能,使组织凝固、气化。可用以止血、凝固病变及切除病变。目前用于内镜治疗的有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等。通过内镜由石英纤维将激光导入胃内,进行不同病变的治疗。
药物注射 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将内镜注射针送入胃内,可在直视下对病变部位做药物注射,如硬化剂、抗癌药等。如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已广泛应用。注射抗癌药治疗食管癌也有报道。
取异物 通过胃镜,使用各种不同式样的钳子钳住异物。可将进入胃内的异物如硬币、戒指、刀片、义齿、别针等取出,避免了手术的创伤。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借助于内镜置入胃造瘘管以进行肠内营养,可避免剖腹手术。
食管、幽门狭窄扩张治疗 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可放入气囊或金属扩张器进行食管或幽门狭窄的扩张。还可在胃镜帮助下在狭窄部位放入支架,以较长期维持狭窄部位的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