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汤药 >> 中药视野>>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四气五味
编辑:苏州东吴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布时间:2006年04月20日
概况内容: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则是首先由《本经》提出的。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
      
       【四气的确定】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四气的作用】
       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五味
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
       药物和食物的滋味不止五种,辛甘酸苦咸是五种较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药食的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的作用,这就是较初的“滋味说”。
      
       【五味的作用】
       《内经》较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同时还论述了过食、偏嗜五味对五脏系统的损害。这些损害有种种表现,总其大要,或直接损伤本脏,或伐其所胜而伤及他脏。故《内经》又提出了“五禁”等告诫。这些论述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后世对五味的作用作了进一步补充发挥,综合前人的论述和用药经验,分述如下:
       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苦能泻、能燥、能坚。
       咸——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淡——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五味的确定】
       ① 味的确定较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
       ②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③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
       由于药物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系,两者之间并无严密的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性味合参

       ① 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 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
       ② 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麦冬、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
       ③ 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
      
       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因此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 、有效的认识。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

 

苏州男科医院 苏州妇科医院 苏州无痛人流医院 苏州皮肤病医院 苏州好的妇科医院 医院网上挂号
医院地址:苏州市姑苏区桐泾南路81号,桐泾公园斜对面. 苏州东吴医院 szdwyy.com
预约电话:0512-68120120 173-8849-8759
版权所有 © 苏州东吴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苏ICP备14007225号 广审文号:(苏)医广【2018】第05-14-039号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1048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